【【【 隨機首頁 】】】

││││

忽悠大眾:這年頭看得懂英文,卻看不懂「中文」?

新的一年開始,就聽到新詞:「減量發展」,以前只知道穩定發展、快速發展、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沒想到現在是「減量發展」?這個量越少越好?那是不是無量發展最好?

另一新詞「消費左移」;費盡心思畫一座標解釋,橫座標是價格,縱座標是品質,意思就是:追求價格低、東西好,再講明白一點,其實就是沒錢了,消費降級都不講了,竟然是用「消費左移」?

為忽悠百姓,又整一怪詞「非短暫」經濟衰退期。非短暫不就是長期?怪不得網友說:這年頭看得懂英文,卻看不懂中文了。

「忽悠」一詞來自東北官話,書面語作糊弄或唬弄,其字面意思是讓人陷於一種飄飄忽忽、神志不清、基本喪失判斷力的狀態。 日常生活使用時通常解作「坑蒙拐騙,誘人上當」或指進行這種欺騙行為的人。

打架就打架,毆打就毆打,明明白白,可是現在用一新詞:「肢體衝突」,明顯的要淡化傾向,又模糊了真相。是雙方互打,還是一方打另一方,甚至有沒有打,都不知道?

經濟數據報告都說:「負增長」,莫名其妙,成長就是增長,下降就是下降,哪來負增長?舉一反三,哭叫負微笑?痛苦叫負快樂?老人叫負青年?

就業是社會大問題?現在待業兩個字都​​不用了,生造很多新詞:慢就業、自主擇業、彈性就業、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就業衝突、返鄉創業,真是博大精深;還說一星期上班一小時就算就業。

金融、經濟領域最會炒概念,玩用語,忽悠大眾,例如:量化寬鬆政策,其實就是印鈔票。

有一個詞:「待富人群」,其實就是低收入者。「待富」,他們要待到猴年馬月?

有一個詞:「全職兒女」。兒女找不到工作,在家閒著,竟然被冠以「全職兒女」,做兒女竟然成一門職業?還有狗屁磚家說:鼓勵父母給兒女薪水,這要多壞才想出來?

有一句話:「價格敏感型人群」,其實就是窮人。沒錢,貴一點的買不起,確實敏感?甚至都不想看到、聽到「貴的」這兩個字。

有一句話:「緩慢型人才」,是指未能被名校錄取的學生,難道他們以後會趕的上?

有一句話:「惡意討薪」,這完全是惡人先告狀,欠薪有理,討薪水倒不對?同類的還有:惡意不買房、惡意降價。實在超出大家的想像力。還有企業說:拒絕惡意降價。

有一詞:「存量夫妻增多」,多麼噁心?其實是說:生育率持續下降,不想生小孩、不想生二胎、三胎的,竟然被稱為「存量夫妻」?

好好的電動車,簡單明白,卻要叫「新能源車」。

房價降了,不敢說,而說「價格回撤」。

想賺老年人的錢,想出一個詞:「銀髮經濟」,年輕人沒錢,老年人有錢,鼓勵消費。

這就是語言腐敗,好像花枝招展,其實殘枝敗絮,本來一目了然的字,卻故弄玄虛、塗脂抹粉、面目全非,其實大家心知肚明。
-----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燄高?最後老話一句:千萬別有幸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希望這篇能提供你充份的燃料,與充份的智慧。
對了,小畢我也不是什麼「大師」,只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庄腳崧」;小畢我也不是「花豹」,而是一個獨來獨往的「台灣虎斑犬」,喜賭成性,哈哈哈 ^^


》小 畢 陪 您 閱 讀 生 活 中 的 好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