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修文院懿德分院,前身為「懿德堂」。初由已故的西螺鎮民劉晚氏民首倡,邀集地方人士廖紅、蔡天河、洪溪河、林火生等人,於1934年(昭和9年)8月秋間成立,附設於振文書院之東側,懿德堂興建完成後,眾人共同推舉前西螺鎮長李騰芳的父親李錫禧為堂主,掌理各項相關事務。並以神道設教,弘揚孔孟學說,復興中華文化,並發揚我國固有道德為目的,視為宣導純樸善良社會風俗之場所。
當時因受日本皇民化運動之壓迫,本堂險遭拆廟毀神之災,幸賴李堂主購買山地於斗六鎮咬狗庄楓樹湖,因是於1942年(昭和17年)春間,建置山堂於該處,著照天降明燈,旋因太平洋戰爭激烈,時局緊張,被迫結束山堂鸞務。
迨至1945年(昭和20年)8月,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懿德堂隨之重整鸞務,上天欽派李錫禧為正堂主正經理,廖貴深為正堂主副經理,續完天降明燈戰後篇,合為天降明燈忠孝部付梓刊印。後來下鄉宣講,或在堂濟化,至1955年(民國44年)7月,復著完成天降明燈廉節部,至此結束第一段鸞務。
迨至同年8月8日,第二度請旨濟化,其間一面著書,一面濟化,完成一部懿德春秋。至1957年(民國46年),在東側興建磚造平房。於1970年(民國59年)菊月,呈書繳旨銷差。懿德堂內雖然供奉著民間稱為「三恩主」的關聖帝君、呂洞賓、司命灶君等三尊神祇,關聖帝君也就是武聖關公,和振文書院內供奉的文昌帝君,都是古聖先賢,為了確時奉行弘揚聖教,發揮敦世勵俗的教化功能,他除了要求所有擔任堂內鸞生的地方人士,在每個月農曆15日這一天,必須齋戒沐浴,聖潔其身,大家共同以最虔誠的心靈,來為勞苦功高的三軍將士和善男信女們禮斗祈安外,並且決定獨創一格,謝絕信徒們捐獻的香油錢。
1971年(民國60年)農曆正月15日上元節,懿德堂尊奉南天恩主等神旨諭示,改隸為南天修文院懿德分院,由鐘淵木繼任總理,同年上元之夜,荷蒙南天恩主奏請玉皇至尊恩准,勒賜為「南天修文院懿德分院」。此間蒙天恩洪錫,遇旱災而求雨,逢雨禍而求晴,悉皆感應,螺陽士庶,共沐恩波,獲益不鮮焉。由於懿德堂從開堂以來,每個月定期為三軍將士和信徒禮斗祈安祭典儀式,歷經數十年從未間斷,而且該堂堅持不接受信徒香油錢,沒有一般寺廟為謀求生計沾滿濃厚商業色彩,始終保持著純潔無瑕的形象,深受西螺鎮民的推崇與稱道,志願擔任鸞生的民眾不斷激增,固定參加每月農曆十五日的禮斗祈安祭典儀式的人數都不在少數。
由「堂」升為「分院」後,原有的祭祀空間,已逐漸感到不敷使用。1974年(民國63年)懿德分院為紀念創建四十周年,決定將老舊的堂屋改建為兩層宮殿式廟宇。消息傳開後,立刻獲得地方各界的熱烈支持,不但鎮民們踴躍捐輸,旅居在全台各地的「西騾子弟」,更是慷慨解囊不落人後,改建工程順利如期完成,並且在門口興建了一座美輪美奐的高大牌樓。
上樓供奉三恩主並作飛鸞場所,下層為講堂。本分院之東側另建先覺祠,祀懿德諸先覺之香位。懿德分院改建為二樓宮殿建築後,上層正殿除了供奉三恩主外,東西兩側並分別奉祀觀音菩薩、城隍爺和土地公神位;下層則闢為弘揚孔孟聖教學說的講堂。
環境極為幽雅清靜的懿德分院,每年七、八月考季來臨前,經常有大批莘莘學子到講堂來念書溫習功課;院內鸞生為了讓西螺子弟兵們能夠安心準備應試,除了備有冷氣茶水供應外,還同時肩負起守衛的責任,經常勸導在附近嬉戲玩耍的孩童不得喧嘩吵嚷,以免影響院內的寧靜。
南天修文院懿德分院以宣導淳風美俗為主旨,啟發儒宗,特地在前庭左右兩側,分別豎立「尊崇聖賢」、「肅立致敬」兩塊大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