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許多機會談判,例如:今天晚餐想吃的和另一半不同,要先進行協商;老闆不願意多付薪水,你得想個說法才能說服他為你加薪;同事要把工作推給你,要活用談判技巧才能免於背鍋。
這些過程中,有成功、有失敗,把那些成功的經驗累積起來,應該就愈來愈會談判了吧?
只靠「經驗」的人,難變成談判專家?所謂的「專家」是指能針對目標、對手和其他的特定因素,慎選策略,讓自己在任何時間、任何情境下,獲得高品質的談判結果。換句話說:就是在公司自己是頂尖的銷售員,在家也要能成功地和配偶談判。
然而,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在不同情境裡「挪用」談判技巧。只要時空環境改變,反而容易被經驗限制,深受其害。
例如:你到紐約出差,只要飯店的門房說要去哪裡,他就會幫你叫計程車。但如果出差地點變成曼谷,你往外走20公尺自己叫車,會比請門房叫車的車資節省75%。如果永遠依據在紐約的「經驗」叫車,你就不會曉得有價差,因為在美國多走20公尺,不會幫你省錢。
如果具備專業,就會反過來檢視自己的經驗是否有缺漏。例如:掌握的資訊夠不夠充足?從資訊檢視經驗,會發現自己沒來過曼谷,之後你可能利用Google查詢計程車費,或詢問當地同事交通細節,最後得知曼谷存在價差的現象。
這就是「經驗」和「專業」的差距?如果不想受到經驗限制,你得理解自己經歷過什麼事,為什麼某些經驗成功、某些卻失敗,並理解成功的過程。
利用「思考框架」,可以更好的幫助你跳脫經驗,用專業談出好結果。
例如:觀察自己或對手在談判時,有沒有犯下一些常見錯誤,像是「大餅迷思」,誤以為談判中有利於對方的條件,必然不利於我們,但這忽略了你在意的條件,對方根本不在意的可能性。
在談判過程中,各方擁有不同的考量,但多數人很少評估每一項利益孰輕孰重。如果在談判之前,你先釐清每個利益的輕重緩急,就能找出有效的交換條件,在比較不重要的議題讓步,最後使自己和對手都拿到更大的利益〔把餅做大〕,達成雙贏的結局。
專家指出:想把餅做大,談判人員一定要能區分「立場」和「根本利益」的差異。立場是指對方提出來的要求;利益則是指即使對方沒說出口、內心真正的欲望。例如:你想在星期五傍晚和情人一起吃飯看電影,但倆人想要去的餐廳和想要看的電影都不一樣,你想吃麥當勞和看《失速列車》,對方想吃肯德基和看《鋼鐵人》。
情人想吃肯德基看《鋼鐵人》是「要求」,但可能相比看電影,他更在意吃什麼?吃的東西才是他的「根本利益」。
不要只聽對手的要求,去想他最重視的「利益」是什麼?每個議題〔餐廳、電影〕在對手心中的優先順序,如此才能透過交換,把餅做大,達成高品質的談判成果。
從「最佳替代方案」,確立該破局的底線
另一方面,專家提醒:談判的目標不只是達成共識,而是達成共識之後,要讓你比沒有共識的情況更好。因此,在開始任何重要談判之前,應該先想:如果無法達成共識會有什麼後果?先決定「談判協議的最佳替代方案」作為你的底線,讓你知道何時該破局、和解,最後避免陷入僵局。
舉例來說:你想和A經銷商買新車,最佳替代方案是向其他經銷商購買同一車款。所以你可以在與A談判前,先取得B、C經銷商的售價,與A經銷商談判時,只要對方的出價高於B經銷商的售價,你就知道破局〔不跟A買〕比達成共識〔跟A買〕更好,而拒絕成交。
這有點像是貨比三家不吃虧,但在談判桌上,不是所有東西都「明碼」標價,所以思考最佳替代方案特別重要。事前做好這個準備,有機會避開定錨效應的陷阱。
定錨是指對方先提出一個「荒謬」的條件,等到被拒絕之後,再提出一個比較不荒謬的條件,你多半就會接受,而忽略第二個條件跟自己原本的目標也有很大差距。荒謬的條件,就是「錨」,扮演讓對手比較的標的。面對別人的定錨,只要有備案,再決定之前都會跟底線比較,這讓你即使無法贏家全拿,至少也不會吃虧。
說服人者,動輒獲得、省下數十,甚至數百萬元;被說服者,則恐怕耗損千金。
說話既是一門藝術,也是心理戰,真的不容易進行。其實,只要拿捏說話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和達人密技,你也可以輕易地見招拆招,立於不敗之地。
歡迎來和小畢研究「說話的藝術」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