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拆遷戶,總會與「暴發戶」「一夜暴富」等標籤對應起來,他們也獲得了「拆富一族」的稱號。但在這巨大財富的背後,失去土地後的宗族發展、個人財富如何增值、思想觀念如何轉變也日益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拆富一族的生活一夜富有,但精神文明卻或因拆遷而日漸貧瘠。難道,拆遷戶就只是坐等收租嗎?
村落在減少,村民卻在變富。但與之相伴的,以土地為紐帶的宗族發展問題、個人財富如何增值、思想觀念如何轉變也日益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而這一系列的問題,反映的正是城市更新中農民城市化的困局。
在以移民為主體的深圳城市人口中,約有38萬原住民。他們以血緣、地緣關係成為「族群」。在城市更新中,祠堂、古廟、河流、村碑,這些富有歷史性的標誌逐漸消失。曾有原住民發出感慨:失去了土地,也變成了異鄉人。
此外,令人擔憂的還有村民的思想觀念轉變。村民像「食利階層」,只願意做收租、投資項目等較輕鬆的事。可子孫要繁衍,即使有多套房產,做了家族信託,房子和財富也會越分越小,遲早會面臨坐吃山空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