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是房仲,每天都在外面跑業務、帶客人看房子,三餐不定時,常常等到胃痛了才想到要吃飯。但是他忙到不想花時間去醫院看病,所以就養成了到藥局買胃藥來吃的習慣。有一天吃了胃藥,胃還是痛到不行,只好乖乖到醫院報告。醫師告知他已經有胃潰瘍了,光是吃胃乳片等成藥,是無法治癒的。
胃痛就到藥局買成藥來吃,是很多人習以為常的行為,其實,胃痛的原因很多,胃藥的種類也很多,沒有找出病因只一昧服用成藥,其實是很危險的行為。
胃藥可以分為制酸劑、黏膜保護劑、局部麻醉劑、促排劑、平滑肌鬆弛劑以及介面活性劑(如:Gascon)等。
制酸劑主要用於抑制或中和胃酸分泌,依據作用的機制不同而有各類藥品;黏膜保護劑作用機制為形成黏液層覆蓋黏膜,物理性隔絕胃酸的刺激;局部麻醉劑顧名思義有局部麻醉的效果,可達到止痛的目的;促排劑是促進消化道的蠕動、加速胃部排空;平滑肌鬆弛劑可以減輕胃腸的痙攣;介面活性劑使得黏液稀釋,便於胃部氣體的吸收以及排出,用以改善胃部脹氣以及食物與消化酵素間的混合。
制酸劑可能妨礙鈣、鎂、鐵等離子吸收
雖然胃藥都有一定的功效,但也可能有副作用。例如:制酸劑會使得胃部環境變得「沒那麼酸」,所以反而妨礙了鈣、鎂、鐵等離子的吸收。同時可能導致較多細菌能通過胃酸池到達腸道致病。其中,鈣離子的吸收不足,可能與骨質疏鬆以及骨折相關;鐵離子的吸收降低可能引起貧血;鎂離子的濃度不足則可能導致癲癇以及心律不整。部分制酸劑中含有鋁離子的成分,過多的攝取有可能增加體內鋁離子的濃度,而身體裡鋁離子濃度的增加是有健康風險的。此外,制酸劑中的金屬離子,以及制酸劑提升胃內環境PH值等影響,常影響其他藥品的藥效。所以除非必要,現在的醫師已經很少「順便」加上胃藥。
黏膜保護劑通常做成懸浮液狀,是物理性隔離保護的作用,理論上人體吸收量極少。但是因為產品仍然含有金屬離子成分,除非病情絕對需要,不建議孕婦以及哺乳中的婦女使用。
局部麻醉劑雖然快速解除疼痛,但是長期使用有引起便秘等問題,而且胃腸道若長期處於「鎮定止痛」的情境下,會影響胃腸蠕動的規律性,所以不建議長期使用。有時不小心在口腔嚼碎的時候,可能在口腔黏膜就開始了「局部麻醉」作用,使得口腔產生暫時的麻木感。
促排劑經過膽鹼(一種內分泌激素)作用,使得腸胃道平滑肌收縮,促進胃腸的排空。不建議長期使用是因為部分藥品在動物實驗中有提高甲狀腺以及肝臟腫瘤發生率的紀錄,而且部分藥品需要經過肝臟酵素代謝,有機會影響其他同時需要肝臟酵素代謝的藥品。動物實驗也顯示乳汁中會有少許的藥物分泌,所以不建議哺乳婦使用。
至於平滑肌鬆弛劑則在腸胃道痙攣時使用,藉由放鬆胃腸道的平滑肌,達到紓解症狀的效果。然而,因為有加重青光眼、心跳加速、尿液滯留以及口乾等可能副作用,不建議長時間的使用。
胃痛不一定都是胃酸引起
不少人一胃痛,就直覺是胃酸過多,所以就想吃制酸劑類的胃藥。其實胃痛原因很多,不能一概而論。胃部的痛覺神經位在肌肉層中,因此在已經有胃糜爛以及胃潰瘍的情形下,胃酸就會刺激肌肉層,產生疼痛。只是局部發炎或功能性障礙、排空不佳的情形下,胃部因氣體或食團而脹大、拉扯肌肉層,也會產生疼痛。所以,即使只是胃部平滑肌的痙攣,或者吃太撐、消化不良等,仍然會產生胃痛,與胃酸不一定100%相關。
胃痛不適,應先就醫找出病因
此外,胃的地方痛,一般人都以為是「胃痛」,拼命吃胃藥,事實上,胃的地方痛,有很多原因,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會感覺上腹痛,膽結石或肝內膽管結石掉下來都會痛,胰臟癌或肝癌很大了,也會「胃痛」。因此,有「胃痛」一定要找醫師好好診斷一番,不要隨便自己買藥吃,才不會延誤病情。
藥局常見販售的胃藥種類為弱效的制酸劑以及黏膜保護劑等。如果長期服用,因為胃藥普遍含有鋁離子,所以有可能增加體內鋁離子的濃度。部分研究指出,體內鋁離子濃度過高的結果,可能增加失智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風險。同時,胃藥雖能減緩胃部不適,但長期倚賴胃藥成藥卻疏於檢查病因,可能導致早期癌的診斷被延誤。
吃藥不一定要「配」胃藥
擔心吃藥傷胃,有些民眾習慣要求醫師開藥時一併開給胃藥,這種醫師隨附的胃藥多半為輕效的制酸劑,透過暫時中和胃酸的目的減少服藥後的胃部不適,但其實沒有實際保護胃部的效果,大多數的藥品也不需要伴隨胃藥使用,而這些制酸劑有時還會干擾其他藥品的吸收。
對於的確有「傷胃」可能的藥品,醫師會視情形建議使用強效制酸劑,這類減少胃酸分泌的強效制酸劑較能長時間減少胃酸對黏膜的傷害,達到保護胃壁的效果。真的有必要併用胃藥的情況,例如休克、嚴重傷病之類的加護病房病人,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如膝關節退化常吃的強效止痛藥)、高劑量的類固醇、以及高劑量的阿斯匹靈時,醫師會建議服用胃藥,暫時減少胃酸分泌,以減少潰瘍的產生。
胃藥的正確服用方式
◎制酸劑(含鋁、鎂、鈣、鈉等製劑、中和胃酸,如:NACID):飯前或飯後服用皆不影響藥物的效果,但是因為金屬離子本身可能干擾其他藥品的吸收,因此建議與其他藥物間隔兩個小時攝取。
◎制酸劑(組織胺阻斷劑以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抑制胃酸分泌,如:GasterD以及Nexium等):建議飯前服用。
◎黏膜保護劑(如:Sucrafate):為達到最好的黏膜覆蓋效果,建議飯前空腹使用。
◎含局部麻醉劑的胃藥(如:Strocain):飯前或飯後服用皆不影響藥物的效果,須注意不要嚼碎,以免造成口腔的麻木感。通常此種胃藥會混合含金屬離子的制酸劑製錠,在此狀況下,仍會建議跟其他藥物分開兩個小時使用。
◎促排劑(如:Mopride):飯前或飯後服用皆不影響藥物的效果。
◎平滑肌鬆弛劑(如:Buscopan):飯前或飯後服用皆可。
◎介面活性劑(如:Gascon):為促進食物以及消化酵素的混合而使用時,建議飯後。但脹氣時空腹使用亦可。
-----
為什麼胃藥常會做成懸浮液?服用時機?
做成懸浮液的胃藥通常是黏膜保護劑,做成懸浮液使用時,可同時覆蓋食道黏膜達到保護的目的,而且因為膠狀對黏膜的吸附力較強,對於潰瘍以及傷口的保護效果較好。
為了達到最佳覆蓋保護效果,建議飯前空腹使用。不過,長期使用可能造成便秘等問題,同時可能干擾其他藥品的吸收,因此不建議用來日常「保養」。若藥品味道不好,服用後可以喝開水來消除味道。
聽說胃藥吃太多會有骨質疏鬆問題?真的嗎?
是的。雖然骨質疏鬆的問題同時合併有其他原因,像是缺乏運動以及日曬、缺乏鈣質以及維生素D的攝取,以及體重過輕、長期類固醇的使用、停經等,但是長期強效胃酸的抑制在學理上本來就會減少鈣質的吸收,部分研究統計也支持這一個講法。